走进国医馆
底部圆角
联系我们

电话:0796-8230099

手机:13576607118 

地址:吉安市吉州区沿江路67号吉安国医馆

底部圆角
中医膏方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走进国医馆

膏方,又叫膏剂,以其剂型为名,属于中医里丸、散、膏、丹、酒、露、汤、锭八种剂型之一。膏方一般由20味左右的中药组成,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。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,根据中医理论,冬季是一年四季中进补的好季节,而冬令进补,更以膏方为佳。

膏的含义较广:如指物,以油脂为膏;如指形态,以凝而不固称膏;如指口味,以甘姜滑腴为膏。《山海经》 曾中说:“言味好皆滑为膏”,如指内容,以为物之精粹,如指作用,以滋养膏润为长。膏剂有外敷和内服两种,外敷膏剂是中医外治法中常用药物剂型,除用于皮肤、疮疡等疾患以外,还在内科和妇科等病症中使用。

在中医理论里,膏方是一种具有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综合作用的成药。它是在大型复方汤剂的基础上,根据人的不同体质、不同临床表现而确立不同处方,经浓煎后掺入某些辅料而制成的一种稠厚状半流质或冻状剂型。其中,处方中药物尽可能 选用道地药材,全部制作过程操作严格,只有经过精细加工的膏方才能成为上品。

膏方一般由20余味的中药组成,属大方、复方范畴,成品且服用时间较长,因此,制定膏方更应注重针对性。所谓针对性,是指应该针对患者的疾病性质和体质类型,经辨证后配方制膏,一人一方,量体用药,方能达到增强体质、祛病延年的目的。另外,膏方中多含补益气血阴阳的药物,其性黏腻难化,若不顾实际情况,一味纯补峻补,每每会妨碍气血,于健康无益,故配伍用药,至为重要。组方时尤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。

一、重视脉案书写,辨证立法

膏方的脉案,以往习用毛笔书写,它既是中华文化的艺术佳品,又能体现中医擅长于疾病调养的传统特色。膏方不仅是滋补强壮的药品,更是治疗慢性疾病的好剂型,所以膏方的制订,首当重视辨证论治。医家应从病者错综复杂的症状中,分析出病因病机病位,衡量正邪之盛衰进退,探求疾病之根源,从而确定固本清源的方药。中医的理、法、方、药特色,必须充分体现在膏方的脉案中,并且正确、科学地书写脉案,这样才能保证治疗的有序和准确。切忌“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”,若用这种方法开出来的膏方,既无理、法、方、药的内容,又无君、臣、佐、使的规律,  膏方杂乱无章,患者服后,必定弊多利少。

二、注重体质差异,量体用药

人体体质的减弱,是病邪得以侵袭、疾病得以产生的主要原因,而体质每因年龄、性别、生活境遇、先天禀赋、后天调养等不同而各有差异,故选方用药也因人而异。如老年人脏气衰退,气血运行迟缓,膏方中多佐行气活血之品;妇女以肝为先天,易于肝气郁滞,故宜辅以疏肝解郁之药;小儿为纯阳之体,不能过早服用补品,如果确实需要,多以甘淡之品调养,如四君子、六味地黄等;中年人负担堪重,又多七情劳逸所伤,治疗时多需补泻兼施。除此以外,又有诸多个体差异,均需详细分析,根据具体情况,制订不同的治疗计划。

三、调畅气血阴阳,以平为期

利用药物的偏胜之性,来纠正人体阴阳气血的不平衡,以求“阴平阳秘,精神乃治”,是中医养生和治病的基本思想,也是制订膏方的主要原则。临床所及,中老年人脏气渐衰,运化不及,常常呈现虚实夹杂的复杂病理状态,如果对此忽略不见,一味投补,补其有余,实其所实,往往会适得其反。所以膏方用药,既要考虑“形不足者,温之以气”、“精不足者,补之以味”,又应根据病者的症状,针对瘀血等病理产物,适当加以行气、活血之品,疏其血气,令其条达,而致阴阳平衡。

四、斡旋脾胃升降,以喜为补

清代医家叶天士曾谓“食物自适者即胃喜为补”,为临床药物治疗及食物调养的重要法则,同样适合于膏方的制订。口服膏方后,胃中舒服,能消化吸收,方可达到补益的目的,故制定膏方,总宜佐以运脾健胃之品,或取檀香拌炒麦芽,以醒脾开胃;或用桔梗、枳壳,以升降相因;或配伍陈皮、楂曲以消食化积;尤其是苍术一味,气味辛香,为运脾要药,加入众多滋腻补品中,则能消除补药黏腻之性,以资脾运之功。中医习惯在服用膏方进补前,服一些开路药,或祛除外邪,或消除宿滞,或运脾健胃,处处照顾脾胃的运化功能,确具至理。

五、着意通补相兼,动静结合

用膏方进补期间,既不能一味呆补,又不宜孟浪攻泄,而常取通补兼施、动静相合、  制作膏方并行不悖的方法。民间常以驴皮膏加南货制膏进补,时有腹胀便溏等不良反应发生,多因其不符合“通补相兼,动静结合”的原则。补品为“静药”,配合辛香走窜之“动药”,动静结合,才能补而不滞。临床可针对中老年人常见的心脑血管病,如高血压、高血脂、冠心病、脑梗死、糖尿病等,辨证选用“动药”,例如取附子温寒解凝,振奋心阳;取大黄、决明子通腑排毒,降低血脂;取葛根、丹参活血化瘀,净化血液等,与补药相配,相使相成,而起到固本清源之效。

另外四时之气的升降沉浮对疾病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,古代医家据此提出随时为病,当随病制方的治疗思想。如金元医家李杲在《脾胃论•脾胃将理法》中提出:“春时有疾,于所用药内加清凉风药,夏月有疾加大寒之药,秋月有疾加温气之药,冬月有疾加大热药,是不绝生化之源也。”说明春天多风邪为患,须在方中加入祛风药,如荆芥、薄荷、菊花、桑叶之类;夏天有病多热疾,须加适量的寒凉药,如黄连、黄芩、石膏、知母之类;秋天有病多燥邪,宜加入温润气分药,如杏仁、紫苏叶、桔梗、沙参之类;冬天有病多寒邪,宜加入一些温热药,如附子、干姜之属。注意用药与四时相应,以适应温、热、寒、凉、升、降、沉、浮的规律,不绝生化之源。受这种思想的影响,结合各个季节的易发病证,则可以在不同的时令,根据病情及气候,采用相应的四时用药法,随证应变,亦可以用膏方的形式来治病及防病。故膏方不仅仅局限于冬令时节应用。

膏方之制定,遵循辨证论治法度,具备理、法、方、药之程序,不仅养生,更能治病。因膏方服用时间长,医者必须深思熟虑,立法力求平稳,不能小有偏差。偶有疏忽,与病情不合,不能竞剂而废,医生与病家皆遭损失。故开一般处方易,而膏方之制订难。膏方是一门学问,又属中华文化之遗泽,应当传承不息,发扬光大。

膏方能补什么? 

补虚扶弱

凡气血不足、五脏亏损、体质虚弱或因外科手术、产后以及大病、重病、慢性消耗性疾病恢复期出现各种虚弱症状,均应冬令进补膏方,能有效促使虚弱者恢复健康,增强体质,改善生活质量。  制作膏方

抗衰延年

老年人气血衰退,精力不足,脏腑功能低下者,可以在冬令进补膏滋药,以抗衰延年。中年人,由于机体各脏器功能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,出现头晕目眩、腰疼腿软、神疲乏力,心悸失眠,记忆减退等,进补膏方可以增强体质,防止早衰。

纠正亚健康状态

膏方对调节阴阳平衡,纠正亚健康状态,使人体恢复到佳状态的作用较为显著、在节奏快、压力大的环境中工作,不少年轻人因精力透支,出现头晕腰酸、疲倦乏力、头发早白等亚健康状态,膏方可使他们恢复常态。

防病治病

针对患者不同病症开列的膏方确能防病治病,尤其对于康复期的癌症病人,易反复感冒的免疫力低下的患者,在冬令服食扶正膏滋药,不仅能提高免疫功能,而且能在体内贮存丰富的营养物质,有助于来年防复发,抗转移,防感冒,增强抵抗力。

膏方的分类

根据制作过程是否加入蜂蜜将膏方分为清膏和蜜膏,中药煎煮浓缩后直接收膏者为清膏,收膏时加入蜂蜜称为蜜膏(又称“膏滋”),后者尤其适合年老体弱、有慢性病者;

根据膏方中是否含有动物胶或胎盘、鹿鞭等动物药,可将其分为素膏和荤膏,素膏由中草药组成,不易发霉,四季均可服用;荤膏中则含有动物胶(药),多属温补之剂,且不易久存,一般冬季服用。

膏方服用季节

冬令进补

膏方,又有人习惯称其为冬令膏方。顾名思义是在冬令季节里服用。为什么要在冬令时节服用膏方呢?这要从人的生命活动和自然气候环境息息相关说起。

自然界气候环境的运动变化,无时无刻不对人体产生影响。“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,此天地之大经也,弗顺则无以为纲纪。”根据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即春温、夏热、秋凉、冬寒,谨慎地起居饮食、衣着行走是十分重要的。秋冬季节是收获的重要季节,人体为适应外界渐冷的气候会作出相应的调整,血液在消化道为多,消化腺、消化酶分泌增多,消化机能增强,食欲旺盛,体内高热量食品需求增多,容易吸收,并把营养藏于体内,同时代谢降低,消耗减少。在《黄帝内经素问•四气调神大论篇》指出:“冬三月,此谓闭藏,冰冻地坼,无扰乎阳,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,使志若伏若匿,若有私意,若己有得,去寒就温,无泄皮肤,使气亟夺,此冬气之应,养藏之道也。逆之则伤肾,春为痿厥,奉生者少。”这就是适应冬天气候环境,是一种养藏的方法。如果违反了这种冬令的养生方法,到了春天便要发生痿厥一类疾患,使人们对春生之气的适应能力减弱。

由此可见,冬季是一年四季中进补的好季节。长期以来,人们就讲究“冬令进补”,在冬天,内服滋补膏方,强壮身体,到了来年春天,精神抖擞,步行矫捷,思维灵敏,在民间也有“冬令一进补,春天可打虎”的说法,是很有道理的。

实时调补

有的中药房在一年四季均为患者加工膏方,这是不是说一年四季均可服用膏方呢?实际上,运用膏方进行冬令滋补是其使用的一个方面,另一方面,由于膏方既有滋补身体的作用,又有治疗预防的功效,因此,不在冬季,如处在慢性损耗性疾病的过程中或大病后,手术后,患者身体非常虚弱时,可以采用膏方调治。根据虚弱情况,进行中医辨证,在滋补的同时,配合理气、和血、调中、化浊、通腑、安神、固涩、通络等药物一起使用。

中医的调补有很多方面选择,有药酒、药粥,还有药膳等,但在应用中药汤剂进行辨证施治后,继用膏方又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。一是它可以继续配伍其他治疗的药物,二是服用方便,三是符合虚弱身体进行缓慢康复的原则,其补益是王道缓缓收工,决不能采用霸道蛮补,否则孟浪用事不能达到目的。

因此,根据患者病情需要,并严格掌握膏方的使用方法,不在冬令季节,同样可以服用膏方。



电话:0796-8230099

版权所有:吉州区寿兴堂中医诊所  地址:吉安市吉州区沿江路67号吉安国医馆

技术支持:江西华邦.png   ICP备案编号:正在备案中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